“经济形势走向”学习
《我国2008年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经理,王一鸣研究员。
(1)我国近年来经济形势
(2)如何观察当前形势
(3)我国未来经济走势
“今年是学界对经济形势认识分歧最大的一年”———日前,在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经理王一鸣这样说。我国经济增长是否开始步入下行区间?物价上涨究竟是货币推动还是成本推动?宏观调控应该防止经济过热还是防止经济下滑?专家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经济增长:中期调整还是短暂回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经理刘元春提出:2008年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可能成为这一下行区间的总体特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表示,今年学界对宏观经济有三个担心,一个是滞,一个是胀,一个是滞胀,“对滞胀的担心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则对经济增长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当前经济回落至“绿灯区”,实际上是朝着宏观调控的方向在发展。未来如果经济出现降温,我国无论是资金调整还是需求调整,经济政策的弹性都非常大。“我对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长依然乐观。”他说,我国经济下滑至“绿灯区”的风险不大,“如果宏观调控得当,完全有可能使我国经济在‘绿灯区’较长时间地运行”。通货膨胀:货币推动还是成本推动本轮物价上涨究竟是货币推动的全面通胀还是成本推动的结构性上涨,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中国确实还没有形成全面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坚持认为,当前物价上涨仍是食品主导的结构性上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也认为,当前物价上涨由成本而非货币推动。
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但目前M2的增速比去年明显放缓、CPI涨幅回落、出口增速放缓,这都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不应该是个问题。他认为,5月份M2增速反弹,本质上是因为货币需求增加,未必意味着货币条件的宽松。
对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李稻葵表示,由于CPI涨幅高企,半年甚至一年之内不应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但国家有关部门应宣布一个调整的时间表,这样可以给国内消费者一个引导,同时可能使国际油价应声而落。
王一鸣认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应该做一些局部的推动。“根据我们的测算,成品油价格放开对通胀的影响并不大。”
宏观调控:防止过热还是防止过冷
“大部分政府官员认为宏观调控重点应该放在防止经济过热,但我认为应该放在防止经济增速过快回落。”李稻葵认为,次贷危机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仅仅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王一鸣也表示,要避免经济周期性的回调和政策性紧缩,再加上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叠加,使得我国经济增速大幅度的回落。他建议,宏观调控要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速;货币政策短期内仍应从紧,但在节奏和力度上要提高弹性;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可以考虑发行国债,将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转移过来用于灾后重建;推动对外投资的融资条件放松。
王庆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最大的挑战是汇率政策。由于汇率升值预期存在,热钱持续流入。打消这一预期在实际操作中有两个办法,一是人民币和美元直接挂钩,二是人民币实现一次性的大幅度升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认为,中国经济开始由夏天走向秋天,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调整,而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